您当前的位置:登录入口资讯 / 媒体登录入口 / 详情页
1.46亿方滔滔江水9月入青
发布时间:2013/09/0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途经地。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途经地。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途经地。
长江水从这里进入东平湖,然后经过济南汇入引黄济青渠道。(资料图片)

  据山东省水利厅发布的消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已全线验收,今年9月底将正式通水,届时长江水将成为青岛的供水保障,这是继1989年引黄济青工程贯通之后,岛城为解决缺水问题做出的又一次尝试。“长江水、黄河水再加上本地的地表水、地下水,青岛将拥有多个供水源头,这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将来遇到突发性污染、大旱等情况发生时,青岛可以从容应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市内四区4成供水靠黄河

  即使在引黄济青实行24年后,青岛依然是一个缺水的城市。

  根据水利部门统计,青岛水资源严重短缺,多年平均降雨量688.2毫米。当地水资源总量22.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95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和15%,远少于世界公认的人均 500立方米的绝对缺水标准。

  青岛供水量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要靠引黄济青工程来补上。

  引黄济青工程于1989年11月正式送水,根据设计,该工程向青岛供水设计年供水量1.2亿立方米,而现在黄河水已经成为青岛市内供水的主要水源。

  “现在市内四区日均供水量近60万立方米,用水户在60万户以上,目前市内四区供水量的40%是来自棘洪滩水库的黄河水。”青岛市供水管理处处长张国辉告诉记者。

  虽然引黄济青工程使得青岛水资源供应的压力有所缓解,但随着城市规模和经济的发展,青岛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非常突出。

  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显示,预计 2015年城市日需水量198万立方米,本地水源日供水缺口95万立方米。“十二五”期间,青岛将通过本地水源工程建设挖潜和客水资源引进,增加日供水能力89万立方米;通过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等工程建设,增加日供水能力30万立方米左右,满足用水需求。

  引水“配额”增加1600万方

  显然,95万立方米的缺口远不是黄河水所能满足的,于是青岛又将目光瞄准了长江水。

  8月27日,记者从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了解到,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在2013年第三季度正式通水的计划没有改变。“通水不仅是山东省的事,还涉及到其他省,具体日期的确定需要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来协调确定。”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科杨科长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长江水进入青岛的路线实际上是南水北调东线干线的配套工程,从长江调来的水到东平湖后再到济南然后汇入引黄济青的渠道,在这之后,长江水和黄河水混在一起,输送到青岛来。”青岛市胶东调水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人盛英武告诉记者,调水的原则是先黄河水,如果黄河水不够用的了,再调长江水。

  据盛英武介绍,需要调用长江水的城市每年8月上旬提出南水北调年度用水计划建议,经山东省南水北调管理机构审核后,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下达。

  “根据青岛上报的用水计划,一开始青岛地区向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申请调用的长江水量为 1.3亿立方米。”盛英武告诉记者,其中1.26亿立方米沿着引黄济青干渠直接汇入棘洪滩水库,供青岛市区和黄岛等用水,另外400万立方米则是通过引黄济青干渠到达位于平度市新河镇与张舍镇交界的新河水库,直接向平度西北部的乡镇供水。

  但青岛一直试图从长江里多调一点水。

  记者了解到,原计划分配给青岛的长江水已经由1.3亿立方米增加到了1.46亿立方米。

  “1.3亿立方米是最早上报申请的数据,后来因为平度那边要建一个新河化工基地,需要用水1600万立方米,于是临时申请增加了1600万立方米,但这个数据只是口头上的,目前还没有正式下文。”盛英武解释道,而年调节蓄水量为2000万立方米的新河水库预计在未来的3~5年内完成。

  部分江水将回补地下水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将南水北调长江水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今年5月面向社会征集意见的《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各地应该合理调整取用水方式,比如对地下水超采区域,要利用外调水回补;对工业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的地区,要优先利用外调水逐步返还;对主要依靠外调水维持发展的地区,合理确定外调水优先利用原则。

  “这主要是为了限制本地过度开采地下水,很多人觉得,从外地调来的水价格高,所以拼命地去开采使用地下水,地下水开采过度又会使得海水倒灌,影响生态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告诉记者。

  根据规划,到2015年,青岛全市总供水量为14.5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地下水、引黄(黄河)水、引江(长江)水、周边域调水、再生水以及淡化水的资源水量分别为 4.82亿立方米、5.80亿立方米、1.10亿立方米、1.46亿立方米、0.073亿立方米、0.50亿立方米和0.75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水超过黄河水,占到了总供水量的10.1%。

  在王浩看来,像青岛这样一个缺水城市,引黄济青的黄河水、南水北调的长江水、本地水源和海水淡化水等构成了青岛供水的多水源头,这几个水源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不能互相对立。

  “一般丰水年份里,可能普通的市民不会感觉到用水困难,但一旦遇到干旱季节时,本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就会锐减,供水问题就会显现出来了。”王浩告诉记者,“一旦拥有多个水源后,将来遇到突发性污染、大旱等情况发生时,青岛可以从容应对。”

  小资料

  南水北调,三线开工

  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刘鲁生曾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从五十年代提出“ 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 、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 ,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中国大陆地势形成三个阶梯。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山东境内规划为南北、东西两条输水干线,全长1191公里,其中南北干线长487公里,东西干线长704公里,在我省形成“T”字型输水大动脉和现代水网大骨架,可实现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和山东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

  一期工程首先调水到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有效缓解该地区最为紧张的城乡缺水问题,并为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创造条件。一期工程实施涉及我省15个市(不含日照、莱芜),供水区涉及13个市(不含泰安、日照、莱芜、临沂)68个县(市、区)。一期工程竣工后,我省每年可调引长江水15亿立方米。

  疑问

  引入长江水会否影响水价?

  相比于青岛本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利用,投入如此巨大而引来的长江水成本自然要高出不少。引黄济青就是一个例证。一位青岛水务人士透露,黄河水的用水成本要比周边水库高出2~3倍。那么引入外来水是否会影响水价呢?相关部门表示目前暂无水价调整消息。

  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