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上博物馆 / 供排水史记 / 详情页
水缘春秋
发布时间:2014/06/23

序言

水是什么?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世间万物生存离不开水,同样,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也离不开上、下水。历史学家说,上水是一个城市的“心脏”,是一个城市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一百年前,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将下水道形象地比喻是“城市的良心”。

纵观国内城市供水的档案,作为全国最早具有供排水能力之一的青岛,其供水历史已跨越了三个世纪。而像青岛这样淡水资源那么紧缺,供排水历史那么厚重,引水工程那么艰辛,取水的触角又是那样深远的城市实属罕见。当我们站在青岛和中国的版图面前,以市中心为原点向内地辐射,六条蓝色的河流水线穿越了110多年的时空,由内向外层层映入我们的眼帘:海泊河、李村河、白沙河、大沽河、黄河、长江,那涓涓的水源向母亲的乳汁,滋润和浇灌着青岛这颗明珠冉冉升起,举世瞩目的引黄济青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海水淡化工程,又将托起青岛今日和明天的辉煌。

知史,是为了不该忘却;知史,是为了必须继承;知史,是为了更好发扬。从本期起,本刊将以时间和重大事件为节点,用文字和图片为大家串起这110多年的峥嵘岁月。

“水缘春秋”墨宝为著名书法家、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宋文京题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