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次办好”工作要求,根据《青岛市优化提升用水报装工作攻坚方案》,集团公司为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强化管理,完善机制,全力提升用水报装工作质量,打造一流水务营商环境,特制定用水报装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和客户导向,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服务,提高政治站位,深入推进“一次办好”,确保用水报装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实现省内前列、全国一流,全面提升社会满意度和群众获得感。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流程再造,全面提速增效
进一步优化流程,压减办理环节和时限,用水报装在“332”模式基础上压减为“211”模式。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商用及办公项目(市政供水主干管至规划红线导入管部分)由3个环节、3个工作日、2项报装材料基础上,全流程压缩至2个环节、1个工作日、1项报装材料。受理申请及确定用水方案(市政管网至规划红线用水点止的导入管部分)0.5个工作日、开栓通水0.5个工作日。申请资料由现在的2项(供水申请书、规划许可证及技术资料)压缩为1项(供水申请书),规划许可证及技术资料由行政审批局提供数据共享后可以无需提供,没有实现共享的,应当提前向有关部门或用户查询。供水企业提供的两个服务环节不收取费用。
(二)深化“客户代表制”,提供定制化精准服务
充分发挥客户代表“水管家”、“水参谋”的作用,通过客户代表一对一、点对点的主动服务,为用户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延伸服务、帮办代办服务。自接到行政审批部门推送的项目建设信息之后,供水企业应当提前介入,主动上门服务,对申请受理、现场勘查、供水方案确定、设计方案编制、竣工验收、开栓通水、供水服务等提供全程全方位咨询、帮办代办等“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并根据不同用户不同需求,实施定制化“精准”服务,做到让用户“零跑腿”,全面提升办事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三)完善用水报装信息系统,强化监督管理
各单位建立完善用水报装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用水报装系统与市政务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对接,加强对用水报装过程的全流程管控。持续完善用水报装项目的信息管理台账,充分利用营销系统中的用水报装模块功能,新建给水报装每一项目、每一环节在系统留痕备查,利用信息系统监督项目流程的办理环节时间控制,提升办理效率。同时在用水报装工作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进行回访,建立完善“好差评”制度,由用户进行评价,并将回访及用户评价情况录入管理信息系统。
(四)线上线下融合,提高用水报装便利度
优化服务模式,全面推行多窗口、多渠道办理。各服务窗口均能受理用水报装业务,并与行政审批大厅业务办理系统联网,纳入统一监管。同时,进一步完善水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办理功能,及推进与青岛政务通APP的接入,做到用水报装业务网上办理,6月底前实现用水报装“网上办”“掌上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一次办好的各项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切实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用水报装工作的领导,全面对标先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和客户导向,细化工作目标,抓好责任落实。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谋划部署,顶格协调,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实抓细抓到位,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完善工作方案,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二)切实降低报装费用,提升客户获得感
用户已经交纳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配套费的新建项目,实行用户用水报装“零费用”。项目红线外与道路主干网之间的供水设施由配套费使用管理部门负责配套建设,供水企业全程配合,确保供水设施配套建设到项目红线位置;市政供水管网满足项目供水需求,且已敷设至项目相临道路的,红线外剩余部分供水设施由供水企业负责建设,建设资金由配套费使用管理部门从配套费中列支,按年度报财政审计后,由配套费一次性拨付。
(三)探索实行“三零”服务,做好低风险项目报装工作
针对社会投资建议低风险项目,供水企业实行“免上门、免审批、先服务后收费(探索实行零收费)”的服务方式,依托
行政审批平台“一表申请”时推送项目用水报装信息,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延伸服务,在提交规范标准的设计方案同时完成供水申请,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跟踪服务,在联合验收前完成供水设施的接入,确保工程完工后可以开栓通水。
(四)强化并联审批,提高办事效率
用水接入工程涉及规划、施工、道路挖掘(占用)、占用绿地及迁移树木等行政审批的,行政审批、规划、住建、交警、园林等部门实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5个工作日内办结。埋设长度 100 米或掘路面积300平方以下的小型掘路工程,不纳入年度掘路计划管理,对于其中不涉及新路和重要敏感路段树木移植和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管线工程建设项目,在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情况下,明确破路方案、交通组织方案,承诺文明施工、占路保护及不低于原设计标准的恢复方式,按简易程序审批办理。用水接入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将建设工程档案移交城建档案管理机构。
(五)畅通便民渠道,提升服务品质
落实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放管服改革,服务提速增效,提高用水报装服务品质。不断畅通便民渠道,通过推行电话、微信、网络报装及预约服务、主动服务,实施容缺受理等,实现网上报装“零跑腿”,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获得感。
(六)推进协同监管,完善工作机制
做好用水报装各环节的衔接,从窗口受理、确定用水方案、开栓通水以及回访客户等形成规范完整的闭环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用水报装项目信息管理台账》,实现对用水报装的全过程跟踪监督,确保合规合法,公开透明,规范达标,不断提升用水报装工作质量。变更用水报装各环节串联办理为并联办理的方式,客户代表及时协调联络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同步勘察现场,于规定时间完成现场勘察做好记录,并对项目进行技术评估,提前对项目周边供水现状等进行情况摸底,并对有可能降低用水报装办理效率的问题提前总结制定解决计划。简化方案审批手续,进一步优化内部审批流程,减少供水方案审批环节,最大限度提速提效,提升服务效能。
(七)用水服务前置,办理关口前移
供水企业依托相关部门推送的项目建设信息,主动上门对接项目用水需求、建设时间节点等信息,建立健全用水报装档案资料;依据相关技术资料,提前编制供水方案,指导建设单位完善设计方案,确保供水设施配套建设到位。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施工许可证核发后)办理供水工程建设相关工作,住宅小区项目提前到建筑设计阶段,确保供水工程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在建设项目工程施工阶段同步完成供水设施建设。施工许可办理机构应采取星空体育·(StarSky Sports)官方网站板、提示语等方式进行提醒。
(八)推行“大客户走访”制,畅通融合沟通渠道
推行大客户走访制,建立与大客户的分层分级长效服务沟通机制和逆向征求“差评”机制。建立开发建设单位微信群,向客户宣传用水报装办事流程,提供技术咨询和合理化建设,针对客户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随时沟通;持续开展大客户走访和电话回访,主动服务、延伸服务,组织开发建设单位交流座谈,征集意见建议,逆向征求“差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公开透明、合规合法,不断提升用水报装工作质量。建立完善《服务征求意见表》,经常性的与用水报装项目的联系人进行有效沟通,保持与大客户协作关系,持续整改提升,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九)加强供水建设市场跟踪服务,提升社会满意度
完全放开供水建设市场,由客户自行选择设计、施工单位,供水企业全程提供技术服务,严把质量关。对客户自愿委托供水企业实施建设的项目,供水企业(施工公司)按照客户需求,实行设计、施工、验收通水等一条龙便捷优质的服务,以及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延伸服务、精准服务, 同时,供水企业做好验收接管工作。
(十)加大培训宣贯力度,做好用水报装第一站
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等相关条例规范,加大学习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宣贯会议、下发政策文件等方式提高员工对营商环境相关法规和政策的知晓度。根据最新的政策法规及文件要求及时更新修订各服务窗口摆放的明白纸、服务指南、业务手册等材料。对入驻行政审批大厅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员工素质、技能提升,全覆盖分层级持续推进,做好用水报装第一站,打造一流水务营商环境。
四、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抓好落实。各单位要按照集团公司部署要求,精心组织,提高认识,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用水报装专项行动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细化工作目标,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抓实抓细。
(二)统筹推进,注重成效。各单位要把专项行动同集团公司重点工作统筹推进,有机结合,要制定完善用水报装管理办法及推进计划,优化细化内部流程,建立完善专项行动的周报、月报分析机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大宣传,提升形象。各单位要及时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做法、事例典型及工作成效,通过登录入口媒体网络及报纸杂志等平台,加大宣传,引导激励员工主动服务、主动创新,不断提升企业良好形象和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附件: